告诉你阳气是怎样消耗掉的,艾灸是如何补阳气的!
发布时间: 2025-03-20 | 关键词:艾灸,阳气,艾灸补阳气
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,如果天空没有太阳,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,万物也不能生长。所以天地的运行,必须要有太阳。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,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所以,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。
什么是阳气?
我们常听人提到要补阳,壮阳,扶阳,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?
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,按分布及特点不同,可分为元气,宗气,营气,卫气,中气五气,这些统称阳气。
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,阴是指人的身体,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。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。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,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,就会死亡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里说:“阳者卫外而为固也”,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,这种能力就是阳气。
阳气是如何消耗掉的?
阳气既然这么重要,大家一定很想知道,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?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?
专家表示,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,春天阳气开始生发,夏天生发至极限,秋天开始收敛,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。若以一天来算,白天相当春夏,夜晚相当秋冬。也就是说,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,体内阳气开始生发。到了中午,阳气生发到极限,然后渐渐衰退。傍晚时阳气入阴,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。阳气入阴,人就准备睡觉了。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。
【个例一】 作息紊乱伤阳气:
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,她是一位实习护士,23岁,主要症状是“不管睡多长时间,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”。经医生细问之后,找到了女护士的病因:三天两头上夜班,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时才睡。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,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,而阳气不足,人就没精神,所以女护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,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。
【个例二】 过度劳累耗阳气:
剧烈运动、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。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,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,阳气就会向外发散。一位患者,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。专家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“阳气者,烦劳则张”,张即腾跃的意思。中医主张以静养生,尤其是傍晚、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,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。
【个例三】 过食生冷损阳气:
夏季天气炎热,不少有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习惯。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,逐渐往人的体表走。到了夏天,阳气最旺盛,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,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,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,此时过食寒凉食物,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。
不少年轻人体质偏弱,分析其原因,一则或学业较重,思虑过度;或工作压力大,焦虑紧张,导致脾气暗耗,后天之本失养;二则不肯早睡。阳气夜则归阴,与阴相交,为第二天阳气升发积蓄力量。若过度熬夜,阳气不能交阴,则虚耗于外,因此熬夜最是耗阳,阳耗则体质必差。
命门穴:肾阳藏身之地
腰膝酸软、浮肿、男性阳痿、女性宫寒不孕等,都是肾阳虚的症状,到了冬天也是会手脚冰凉,怎么睡都不暖的。这时候需要温肾补阳。
肾是先天之本、阳脉之根,肾阳在什么地方呢?就是在命门穴中。俗话说“傻小子睡凉炕,全凭火力壮”,这里所说的火力,就是命门所藏真火,称之为命门火。
命门在背后正中线,腰部两肾之间。艾灸命门穴,就像“煽风点火”一样,能够生发肾阳,让肾阳之火循经而行。平时没事也可以用掌心按摩命门,因为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,有“添加命门之火”的作用。
大椎穴:诸阳之会
很多朋友都知道三伏贴、三九贴,而在贴敷时最常用的一个穴位就是大椎穴。古人将人体的阳气比作天上的太阳,天灸的作用是借助自然界之阳来补身体之阳,而大椎穴是“诸阳之会”,给大椎施灸,就像给人体再造一个“小太阳”,因而对体寒、免疫力差的人来说,非常有效。
大椎穴是背部脊骨的最高点,它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,因此阳气非常足。艾灸大椎或平时用手搓大椎,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关元穴,补充元气的重要穴位
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,又居下焦,真阴真阳关锁于此。故灸此温热之气,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。元阳,为全身之真阳,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。也可以说,是周身阳气之源,源足乃支流长也。持续艾灸关元,才能起到暖丹田、壮元阳、补肾精、益骨髓的疗效。
艾灸之后,品一杯淡淡艾草茶,可以修心养性。
炎炎夏日,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,这是因为热茶有利于汗腺排汗,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,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,把水运送到周身。
⊙注:本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,供交流学习使用(非商业目的)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( 文章完 )